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化学学习中需要看重实验,认真察看,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学会化学常识。
1.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一
1、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N≡N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
3、化学性质:
N2+3H22NH3N2+O2=2NO3Mg+N2=Mg3N2Mg3N2+6H2O=3Mg2↓+2NH3↑
4、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
2.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二
1.制硝基苯、制苯磺酸、制酚醛树脂、银镜反应、醛与新制的Cu2悬浊液反应、酯的水解、二糖水解、淀粉水解。
2.常用新制Cu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3.Cu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14X、—OH、—CHO、—COOH、—COO—、—CO—、—OC=C、—C≡C—、—NH2、—NH—CO—、—NO2
3.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三
1.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个时候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OH-=H2O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渠道无关,假如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4.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减少温度、增大压强或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高压既有益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施的需要也高,故压强不可以特别大。
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离别出去,能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合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实际转化的比例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探寻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合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使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5.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五
铝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借助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6.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六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7.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七
1、电解的原理
电解的定义:
在直流电用途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8.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八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2Cl2+2Ca2=CaCl2+Ca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2+CO2+H2O=CaCO3↓+2HClO
9.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九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依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刚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况符号;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侧.但,假如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况符号就不需要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依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字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检查好后,将刚刚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依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借助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合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10.高中二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要点笔记 篇十
有机物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部分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具备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溶剂,既能溶解很多无机物,又能溶解很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医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反应速率。比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升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由于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